前言
无人机云交换系统自2016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至今已持续运行5年多,无人机运行数据共计40.9亿条,其中2020年共计13.2亿多条,是交换系统自运行以来年度运行量的最高值,2021年运行量为10.3亿条。
截止到2021年底,系统中共有7家无人机云系统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本报告对2021年参与无人机云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无人机云系统中的无人机飞行数据进行了统计,并使用图表对其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 交换系统实时数据的情况
通过对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统计可知,2021年全年,参与交换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无人机约4.3万架(具体见表1)。根据《202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底,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83.2万架,2021年在交换系统中运行的无人机约占全行业注册无人机总量的5.2%,其中注册于各云系统的无人机通过民航局实名登记系统校验的约占交换系统中各无人机云系统运行无人机总量的17.2%。
二 无人机运行高度
考虑到在无人机云系统中注册的无人机以轻小型无人机为主,经统计,运行高度在120米以下的占96.5%,在本节首先对运行高度在120米以下(含120米)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详见下图。
通过统计发现,运行高度在5米(含5米)以下的无人机的飞行小时数占无人机总飞行小时数的56.7%,运行高度在15米(含15米)以下的无人机的飞行小时数占到了76.5%。运行高度大于120米的无人机飞行小时数占总飞行小时数的3.5%。
三 无人机运行速度
现对接入交换系统的实时运行的无人机的速度进行统计。为了更为直观,本报告对参与交换的数据,按照范围统计,统计图表中的:
1m/s,表示交换系统所接收的实时数据中,0<速度≤1米/秒的飞行小时;
2m/s,表示交换系统所接收的实时数据中,1米/秒<速度≤2米/秒的飞行小时;
以此类推,50m/s,表示交换系统所接收的实时数据中,49米/秒<速度≤50米/秒的飞行小时。
为了更为直观,本报告将运行速度小于等于15米/秒的无人机运行速度的分布情况作图予以展示,详见下图。
速度≤15米/秒的飞行小时
四 无人机运行时段
此部分对无人机运行时间进行了统计,以30分钟为时间间隔,具体见图10,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目前我国的无人机主要是在昼间运行。
五 无人机运行区域
1、无人机运行区域热力图为了更为直观地看到注册于无人机云系统中的无人机运行区域,本报告按季度绘制了无人机运行区域分布图。从无人机运行区域热力图中可以看出,注册于云系统的无人机继续在除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区域运行,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
本报告首次从民航地区管理的维度展示各地区的无人机飞行小时数据,该数据来源于交换系统中注册于无人机云系统无人机在2021年的运行量,具体见图15。
图15 2021年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运行量分布图
六 无人机的淘汰率
根据轻小无人机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报告在对交换系统中2021年无人机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考虑到交换系统中以植保类无人机为主,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为更加科学,本报告使用季度维度的淘汰率这一概念。根据统计发现,2020年第一季度在各无人机云系统中运行的无人机大约有65%左右未在2021年第一季度实施运行,2020年第一季度的淘汰率为65%,相应的在用率为35%;而2020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有接近49%、43%和73%的无人机没有再出现在2021年相应季度运行记录中,相应的2020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淘汰率约为49%、43%和73%。
七 总结
通过对近几年的无人机云交换系统中的无人机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可知,2021年的无人机云系统中的无人机共运行1435505小时,虽然约为2020年度运行量的78.3%,但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4.7%。可见,在经历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2021年度无人机的运行量已趋于正常,相应的无人机运行的高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更为集中,主要在120米以下运行且速度较低。现有无人机云系统中无人机仍以植保无人机为主,多旋翼占到了绝大多数。轻小无人机的运行模式,其速度、高度、运行区域都具有显著特性,与通用航空、运输航空有着本质的区别。相比于2020年,运行高度在15米以下的无人机运行量所占运行总量的比例有所下降,同时III类无人机的运行量的占比也有明显增加,这说明我国无人机行业应用日趋丰富,相应的应用场景已经逐步步入成熟阶段。
www.xinkongan.c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新空安无人机管理平台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皖ICP备2021006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