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空中科技  共筑公共安全
INEWS / 新闻中心
无人机运输十一黄金周黄山风景区19.2万游客的物资
来源: | 作者:新空安 | 发布时间:2023-10-07 | 3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一黄金周已经圆满收官,8天假期,黄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9.2万人。长假期间,黄山风景区科学调控接待量,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将日游客接待量控制在3万人以内,不断提升游客游览舒适度。尽管如此,旺盛的旅客人流同样也对应着巨大的物资需求。挑山工短缺  根据黄山景区开发公司物资运输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每年4月到11月旅游旺季时,日均物资运输量(不含工程物资运输)可达15-20吨,1...

  十一黄金周已经圆满收官,8天假期,黄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9.2万人。长假期间,黄山风景区科学调控接待量,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将日游客接待量控制在3万人以内,不断提升游客游览舒适度。尽管如此,旺盛的旅客人流同样也对应着巨大的物资需求。

6.jpg

挑山工短缺

  根据黄山景区开发公司物资运输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每年4月到11月旅游旺季时,日均物资运输量(不含工程物资运输)可达15-20吨,12月到次年3月旅游淡季物资运输需求最多也将近10吨。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黄山景区的物质运输主要以‘索道+人力二次运输为主’,部分建筑材料仍然需要通过人力挑夫从山下搬运到山上,而且客流量大的时候,增补物资也需要依赖人力。但是景区肩运员队伍平均年龄达57岁,而景区高峰期有300-400个肩运员,目前剩下不到130人,平均每年人数下降10%。”

  近年来,景区也积极利用机械设备以减轻人力运输的负担。景区曾尝试用“攀山侠”机器人、电力单轨运输等方式进行物资运输,但攀山侠设备体积较大、须利用游步道运行。电力单轨需要另行建设轨道,均无法成为目前黄山景区物资运输的最优解。

  之后大疆运载无人机在2022年下半年在安徽歙县进行的山岳地形物资运输试验飞,给予了黄山景区弥补运力缺口的新思路。

5.jpg

无人机运输航线

  据了解,从2023年5月起,经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运载无人机飞行运输申请,大疆运载无人机开始在黄山风景区进行运输常态化试点工作。“上山的物资不愁,下山的垃圾不堆了。”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4.jpg


  自5月9日至今,大疆运载无人机率先在黄山景区开辟了一条运输航线,在避开游览区域和珍贵树种的前提下,在指定范围内进行重复作业飞行,并从起飞到降落进行全流程管控,目前已形成了显著运力,有效缓解了山上山下物资运输压力。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无人机共运输19.315万余斤,其中双机吊挂单日最大运输量突破4000斤,单机单日最大运输量超2000斤。

运载无人机赋能生态保护

  根据黄山园林开发分公司物资运输服务中心慈光阁管理站站长汪正宇的介绍,截至目前,无人机共运输19.315万余斤,其中双机吊挂单日最大运输量突破4000斤,单机单日最大运输量超2000斤。

640.gif

  汪正宇认为,从运输角度而言,黄山景区通过运载无人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补充和配合,逐渐从以人力为主力挑运向人机互补转变,缓解景区运输压力。从长远来看,随着大疆运载无人机的进一步本土化应用,对于黄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山岳地形物资运送、应急空中救援”等工作提供了科技赋能。

无人机运输起降点

  大疆运载解决方案工程师李兴龙介绍,大疆运载无人机能克服地形和天气限制,最大飞行海拔高度达6000米,拥有超强环境适应性,可适应全天候、宽温域、跨海拔的作业场景,从而解决通达性、运力不足、高成本和低时效等问题,进行常态化作业。不仅运输效率大大提高,配套基础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还能满足应急运输等要求,独立的空中运输航线与游客游览也互不干扰。

8.jpg

无人机机长台

  李兴龙表示:“以黄山的这条景区温泉-天海航线为例,单程约3.2公里。采用双机运输的模式,飞机全天作业时长7小时,来回可高效运输47趟,往返运输含上下货仅需17分钟。相较于此前人力运输单程数小时以上的耗时,效率大大提升。”

无人机机长室

运载无人机增长迅速

  黄山作为国内极为典型的山岳场景,拥有复杂的山体特征与环境,在黄山的常态化运营下体现的无人机运载的优势,对于解决国内其他山地场景的运输难题有积极助力。目前,大疆FC30已在青海、西藏、四川、贵州等地形、气象较为复杂的山区,以及南京、天津等岸基运输场景,进行试点应用,完成数千架次的各类物资的运输。

  运载无人机属于工业级无人机,近年来工业无人机进入较多也较成熟的领域是农业植保、地质勘探、巡检、测绘,运输用的无人机多由物流企业探索,作为地面运输的补充。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航系教研室主任刘洋博士表示:“近年来,无人机产品正在向运载、物流等交通属性发展。当行业技术成熟后,产品必然会走向更有商业价值的方向,包括更大载重、更远航程、更高自动化水平等。”

  物流类无人机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成熟度低,当前仅在工业无人机市场结构中占比12%。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物流业总收入12.7万亿元。从物流企业的布局需求和市场规模来看,物流类无人机市场潜力犹待释放。